找到相关内容2124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烦恼即菩提

    ?就是从贪瞋痴所生。人若没有,什么疾病也没有了。佛法中的戒定慧,就是医治贪瞋痴的特效药,有药到病除之神效,所谓“心清水现月,意定天无云”,这种境界,就是没有烦恼。所谓&...烦恼   菩萨见三界的众生,都患了贪瞋痴的烦恼,有种种一切的苦恼,在长夜漫漫中被煎熬和压迫。   按理来说,出家修道人,不应该有烦恼,可是也有种种的烦恼。为什么?因为心不清净。这个不好啦!那个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宣化上人|烦恼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81800138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修净土法门者,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念佛虽达一心不乱,但福报不够,是否能达成往生之愿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一心不乱(梵语aviksipta—citta),即专注一事,使心不散乱,不动摇之谓。既能念得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又分为事一心与理一心,理一心发愿往生绝对不是难事,因为已能断而得法性;事一心虽未能断惑,但已能伏诸惑,命终之际,纵然是事一心不乱,也不会被周遭一切逆境所惑动,一心不乱即是正定,当下能坚强信心与愿力,勇猛佛号,往生必成,终无疑惑。   所以说,命终之际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550712550.html
  • 农历四月初八 普寿寺举行浴佛法会

    坛场庄严 庄严的太子像 庄严的迎请队伍 庄严的迎请队伍 庄严的迎请队伍 迎请太子像 如瑞法师浴佛 大众法师浴佛 法会现场 梦参老和尚浴佛   农历四月初八日,普寿寺在法堂举行浴佛法会。法师们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几百位居士站满了法堂。如瑞法师领众发愿,并为大众开示浴佛的意义,其实就是借由浴佛毐除我们的贪嗔痴烦恼。九十四...

    佚名

    |法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5/07411623887.html
  • 佛光山丛林学院举行大悲殿佛龛观音安座仪式

    殿的历史及殿外周围的12幅浮雕,并表示,观音菩萨过去已经成佛,只为倒驾慈航,回到娑婆世界度众,佛菩萨不用凡夫的我们为他安座,要安的是我们被贪嗔痴染污的心,透过这样的仪式,去除自己心中的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安座|佛光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8/17462028149.html
  • 西方寺八关斋戒精进念佛一日修持

    西方寺八关斋戒精进念佛一日修持。   西方寺于11月29日举行八关斋戒精进念佛一日修持,巧逢弥陀法会二永日,共有50位戒子参加,除了穿上新的修道服外,在正授后,于念念弥陀声中,欢欢喜喜地念佛、忏悔、发愿,祈愿在阿弥陀佛的加被下,每个人都能消除宿业,增长善根,减少烦恼,提升愿力。   和尚尼依宣法师开示戒子五堂功课是佛门的重要修持,过堂可以检查贪瞋痴的心念,更以「五观若明金易化,...

    佚名

    |修持|精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2/15050332610.html
  • 佛教能净化心灵

    佛教能净化心灵  楼宇烈  佛教认为,人类的种种苦难(如烦恼、争斗等)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、怒心和愚痴心,即所谓""。同时,这""也是人类身、口、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。按照佛教的说法,贪欲是..."是魔王,只有用佛教的正见去让自己除掉心,才能恢复清净的本性,才是真佛。而在禅宗的根本经典《坛经》中,也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说法,如:"心但无不净,西方去此不远","但愿自家修清净,即是西方"等等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4666030.html
  • 问:“念佛一声,罪灭河沙”是真的吗?

    何以故?有佛念即无妄念,有妄念即无佛念,佛念与妄念不得同时存在;念佛(梵语buddhanusmrti)当下自性清净,无有造业故,身口意业清净,得无量功德,福报日增,诸佛赞叹;若无念佛,则妄念纷飞,若起邪念(),当下岂不是造业闯祸了吗?这么闯祸(杀盗淫妄酒)之下,一切罪业(因果)何止河沙之多! 如上所述,不难明白,念佛非但能得业清净=,亦可避免动念缤纷因而造作诸业,广受一切残局之报。众生之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3878156.html
  • 佛教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

    烦恼”所缠绕有关。烦恼有多种,但其中主要的有种,即所谓“”。具体指“贪”、“瞠”、“痴”。解释的佛典很多。如《大智度论》卷第三十一中说:“有利益我者生贪欲,违逆我者而生瞠恚,此结使不从智生,从狂惑生,故是名为痴。为一切烦恼根本。”不难看出,的产生都与对“我”的执著有关。按照佛教的一般看法(特别是早期佛教),人生现象中是没有“我”的,但人由于无知或无明而认为“有我”。这样,对...

    韩作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180808.html
  • 學佛的解脫門

    由此欲求而執著成五蘊熾盛苦),特提出空三昧來指導無所有三昧和無相三昧:空三昧是無我、無我所,無所有三昧是貪、瞋、痴不起作用,無相三昧是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等六境不再現前;無所有三昧彰顯無常生滅,...人類的就是理智上、感情上、意志上的無明與貪瞋,又稱貪、瞋、痴是因緣所生,所以當因緣離散時,就滅,因緣不和合時,就不生,不生就不滅,這就是無所有三昧。雜阿含經說:因集故苦集因滅故苦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0040319.html
  • 学佛的解脱门

    由此欲求而执著成五蕴炽盛苦),特提出空三昧来指导无所有三昧和无相三昧:空三昧是无我、无我所,无所有三昧是贪、嗔、痴不起作用,无相三昧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等六境不再现前;无所有三昧彰显无常生灭,...人类的就是理智上、感情上、意志上的无明与贪嗔,又称贪、嗔、痴是因缘所生,所以当因缘离散时,就灭,因缘不和合时,就不生,不生就不灭,这就是无所有三昧。杂阿含经说:因集故苦集因灭故苦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140448.html